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

通货膨胀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储蓄下降、成本上涨、失业率增高等风险。

现在对比下2020年的经济和前几年,是否都符合这些现象?

这几年,物价上涨速度远超工资上涨速度,同样一百块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那些开店,开工厂的创业者,倒下了一拨又一拨。失业率就不说了,疫情下,经济全面缩减,美国经济制裁,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我们视乎忽略了另外一点,自身国内经济发展是否扭曲了。

我们来个简单的设想,现在国内经济不行,大家收入骤减,那么国家是否可以直接印钞票发给大家,每个人发个几万,大家不就过的都开心吗?

但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是不行的,钞票可以无限制印刷,但是可以购买到的物质是有限的,不会因为无限增发钞票而产生相应的物质。这样会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奔溃。

就如同打击假钞一样,大量假钞进入市场,就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一个国家的钞票发行是很严格的,不可能随意的增减。所以中国只有人民银行有发行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没有这个权利。而且中国也只认同人民币为中国的流通货币。

但是实际上呢,自从第三方支付开始,这些规则在无形中,都被打破了。

在很早以前,腾讯发行了Q币,从最早的1人民币兑换10Q币 到后来的一比一兑换。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网友之间很多交易都开始使用Q币。我就想,如果Q币大范围流传,并被大家认可,Q币具有了货币的所有特征,那腾讯不就是开了一个印钞厂了吗?

但是最终,Q币没能做到成为货币的程度,因为腾讯自身不支持Q币兑换回人民币,Q币的名字本身,也没办法被大家接受替换人民币,这就是货币的最重要因素,使用者的认可。当大家都认可的时候,人民币就是货币,不认可的时候,就是废纸一张。

后来,不知道是哪个天才,想到了第三方支付。

我们就拿支付宝做为一个例子,如果一开始推广第三方支付的时候,阿里告诉大家,拿人民币兑换他们公司的阿里电子币,一比一兑换,而且随时无限制。就算第三方支付再怎么便捷,人们也是不会认同的,人民银行估计第一个就站出来不同意。那么,换一个说法呢,不说兑换,就说大家把钱存我们公司,我们公司给个电子凭证,人民币还是人民币,没有变化,我们公司只是起到了一个银行的作用。和你们把钱存银行一样的道理。大家支付的时候,只使用电子凭证就行了,方便快捷。很快,这个想法就被大家接受了,因为的确很便捷。马爸爸也喊出来替代的银行的口号。我们来看看,实际上支付宝和银行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最大的一点相同点,就是吸收客户的储蓄。存款客户越多,银行就越赚钱。因为银行把客户不用的钱,集合起来去做投资了。在获得高回报的同时,却只要给客户微薄的利息就行了。支付宝也是一样的,我们存进去的钱,他们拿去投资买卖,当初第三方支付上百家,因为投资失败,卷钱跑路的新闻也是不断。我们特别要注意这句话:银行把客户不用的钱。是客户不用的,闲置的钱。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支付宝,财付通,他们用的是客户还在使用的钱。

银行是把人们的死钱,放在保险柜不用的钱,继续流通,钱生钱。就相当于大家把自己的钱集资起来做生意了,只不过赚到的钱被银行分了而已。

第三方支付公司呢,实际上是把客户还在使用钱,通过电子化,转移走了。打个比方,社会上流通着一万亿资金,支付宝就生成一万亿的电子货币,把我们的现金换走了。表面上,我们没有损失,大家还是使用一万亿的钱购物生活。但是支付宝换走的一万亿现金,并没有存在保险柜,等着人们兑换回去,而且继续投入社会。就这样,社会上流通着两万亿的资金了,一半现金,一半电子币。这就相当于凭空多印刷了一万亿的货币出来。通货膨胀就产生了。原来一万亿货币对应一万亿物质,现在是两万一货币对应一万亿的物质,原来1块钱的东西,现在要2块钱了。这是经济原理。 实际上,人行规定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有个备付金。就是大家在支付宝上交易的金额,支付宝必须将其中一部分存进银行做保障金,刚开始的时候是20%,就是一万亿要有两千亿存进银行不能动。后来出现了几家公司卷钱跑路,客户倾家荡产,后来就把备付金提高到了50%。也就是说,一万亿,能凭空产生五千亿的资金。一元的东西,要1.5元了。这还是在银行不动备付金的情况下。如果银行继续把这一半的备付金使用出去。那么一元的东西,还是2元了。

在无形当中,银行发放了支付牌照,其实就是发放了发行货币的权限。根据现有的规则,成本是一半。当你有了支付牌照,你就可以产生自己的货币了。只要客户认同你的品牌,使用你的电子货币,你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用电子币把大家的现金换出来,自己分一半,银行分一半。

第三方支付发展这么多年来,到底产生了多少通货膨胀?大家口袋的钱缩水了多少?

其实我最大的疑惑就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凡有点经济常识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其中的危害把,我这个和经济学一点都不搭边的人都能写这样的文章,这么多年了,没有专业人提出过,我在网上也没见到有人说。 我很大程度怀疑是自己想错了,但是还是忍不住写了出来,如果哪里错了,欢迎大家指正。毕竟,言论自由,我说错了,就当抛砖引玉,让大神给大家普及下经济知识。

转自:https://www.zonwe.com/t/198450

Reference

1、 https://www.zonwe.com/t/198450

打赏

微信 微信 支付宝 支付宝
万分感谢